7月24日,我院迎来里程碑式突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心血管科涂小明主任团队经过周密筹备,并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蔡新勇教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成功为一名高龄高危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一突破标志着我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诊疗能力跃升至全新高度,更填补了宜春市县级医院开展此类高难度四级手术的空白!
图源:网络
病情回顾:高龄高危患者的治疗挑战
患者宋先生(68岁)受反复晕厥困扰已20余年,近2年又新增活动后胸痛、气促症状,遂入院治疗。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揭示了其病情的严重性: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显著增快,达4.7 m/s;跨主动脉瓣压差高达90 mmHg;主动脉瓣开放严重受限,瓣口面积仅约0.47 cm²。
▲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报告关键指标截图
手术纪实:多学科精诚协作铸就成功
7月24日下午,手术在蔡新勇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心内科手术团队与麻醉科、超声科、护理团队紧密配合,为宋先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TAVR手术。
术中,团队凭借精湛技术与默契协作,成功将一枚30mm的微创可回收人工生物瓣膜精准输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并释放。术后即刻评估显示:跨主动脉瓣压差显著降至1 mmHg;患者血流动力学得到根本性改善;冠脉血流灌注良好,无相关并发症。
手术圆满成功,成功解除了困扰患者多年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为其带来“心”生希望。
▲术中关键步骤造影图像
此次首例TAVR手术的成功,意义深远
技术跨越
标志着我院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尤其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具备开展国际前沿高难度四级手术的能力;
填补空白
成功填补宜春地区县级医院在TAVR技术领域的空白;
患者福音
为县域及周边地区高龄、高危、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有效的治疗选择,极大惠及百姓健康。
▲手术成功团队合影
健康科普:认识主动脉瓣狭窄与TAVR
认识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
心脏的“门户”与故障: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出口与主动脉之间,如同心脏泵血通往全身的“单向阀门”,确保血液单向流动。主动脉瓣狭窄即此瓣膜因钙化(最常见于老年退行性变)、先天畸形或风湿性病变等原因导致瓣叶增厚、僵硬、融合,造成瓣口开放面积显著减小,血流通过受阻。
心脏的沉重负担:瓣膜狭窄迫使心脏需加倍做功才能将血液泵出,长期超负荷运转将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心肌供血需求增加与供血不足的矛盾还可能诱发心绞痛。
警惕“沉默”后的爆发:疾病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着狭窄程度加重(中度至重度),典型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一旦出现症状,如未及时干预,预后往往较差。
图源:网络
什么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图源:网络
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是一种革命性的微创心脏介入技术,无需开胸、无需心脏停跳和体外循环。手术通常经股动脉(或其他外周动脉),通过导管将压缩的人工生物瓣膜精准输送至病变的主动脉瓣位置,释放后替代原有病变瓣膜功能。
TAVR最初主要用于高龄、合并症多、体质虚弱等无法耐受或高危于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患者;随着技术进步和器械迭代,其适应症已逐步拓宽。该技术能有效解除瓣膜狭窄或反流,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图源:网络
心血管科简介
宜春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万载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科现有医务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心血管专科医生5人,科室设有心血管内科、心脏重症监护室( CCU )及心导管室。目前开放床位57张,心脏重症监护室( CCU )开放病床3张,历年出院病人数在2300例左右。
科室医务人员对顽固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顽固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周围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有丰富的抢救经验和规范化诊疗。心导管室配备先进的美国 GE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DSA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系统( IABP ),临时起搏器及血管内超声(IVUS)等专科设备,手术团队能顺利完成急诊和择期冠脉介入诊疗手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单双腔心脏起搏、主动脉夹层瘤手术,外周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每年总手术量600余台其中PCI手术量在200左右。